close

GIDER為什麼要自己重新設計開發楦頭,這也是因為當GIDER深入到鞋業這個小圈圈之後才發現的問題

相對地所有堅持的起點也從這個原因開始。

草圖-米老鼠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看的出來是現在GIDER的哪一款鞋嗎?

不知道當你在臺灣購買皮鞋時有沒有發現到一個現象,當我們扣除掉歐美精品及品牌時,你到各個鞋店,

從夜市店家到一些稍微算是品牌的店家挑選時,很容易發現大家的鞋款幾乎都類似,好像只是相同鞋款,

卻掛上不同的品牌名稱而已。這在我當初設定GIDER這個品牌時,我就堅持要有自己的產品,對於我們這

一個世代的人,才是我認為的品牌做法。

IMG_0172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文中提到的“楦頭”,另外也可稱為“鞋楦”

 

而堅持在臺灣製造這點,除了起源於對品質的要求及控管之外,因為歐美品牌的鞋款,往往因為楦頭過窄

和過扁,讓大家在穿著的舒適度降低許多,因此GIDER一開始的目標就希望能借重臺灣師傅對於臺灣人腳型

的經驗來設定,開發出具有歐美質感並且更能接近臺灣人腳型的鞋款,當許多客人在將腳穿入鞋子後的第一

時間說出:鞋子裡頭的空間居然沒有像看到的這麼小,這麼窄,也就證明了GIDER當初堅持的舒適度與鞋款

造型是可以並存的。GIDER認為我們的腳其實是很敏感的部位,而鞋內空間的舒適度差別,往往只會決定在

1~2mm之間,所以只要願意花時間和精神並且找到願意接受挑戰的師傅,問題不是不能解決的。

剖面圖  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楦頭鞋子結合剖面圖


由上圖的呈現就能讓大家瞭解,這個楦頭對整雙鞋的重要性,一開始楦頭設定如果出問題,往後依照楦頭

製做出來的鞋款,一定也都有問題,這個理論大家一定都瞭解,所以光是修改這個部分就花了許多時間及

精神。每要瞭解修改後的成果,就要製做一雙sample,以鞋子曲線的角度,每次還不能同時修改兩個地方

,否則還可能會搞不清楚問題出在哪,這也讓我真實的體會到研發的困難,但這卻是一條GIDER必須走的路。

logo1  


 

 



arrow
arrow

    Dilbe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