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首先我必須說,或許是品牌迷思作祟,好不好看有沒有質感,可能都會與價位和LOGO上的英文字母組合有關
但其實我的出發點很簡單,主因當初小弟還是個小業務時,有天想要再買雙上班要穿的皮鞋時,逛了歐洲一些
品牌後發現,怎麼漲價漲得這麼離譜,出了社會自己賺錢後知道錢難賺,真買不下手,只好往其他較低價位的
鞋款去尋覓時,卻發現鞋子的品質和款式怎麼落差這麼大。難道,沒有中間一點高貴不貴的選擇嗎?
於是我開始去尋找除了「買不起」和「不想買」以外的可能性,不過也“開始一步步踏入死亡的界線”
(布袋戲裡好像有這句台詞)。
買不起的狀況並非是短時間就能改變,湊合著買不想要的又很痛苦,在尋找其他可能性的一個機緣下,
接觸了一位老闆師傅,真不知碰到他是幸還不幸................
如果不是遇見他,從他身上了解一些臺灣製鞋業的現況,也讓我開始評估自己”創立品牌“的可能性。
但小弟只是一介平民,並無顯赫家世。品牌這回事,據說都是用錢燒出來的,有時還未必燒得出來,
不過在瞭解師傅說了目前臺灣製鞋的現況後,居然讓小弟我腦充血的開始規劃這條不歸路!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